继歼-20战斗机之后,歼-35战斗机也正式服役。根据2025年7月8日央视的报道,歼-35的生产能力迎来了爆发式增长。尽管报道的核心是对歼-15T舰载机的介绍什么股票配资平台安全,但在镜头中,背景却意外地展示了多架歼-35战斗机。画面中不仅有已经完成涂装的整机,还包括一些未经涂装的“绿皮”版本,显示出歼-35在各个阶段的生产进展。
其中,与歼-15T舰载机一同停放的,明确标示出其身份为国产第二代舰载机——歼-35A。这也是中国首款第五代舰载机。值得注意的是,报道中并未对歼-35A战斗机做任何遮掩处理,至少能看到4架完整的歼-35A战斗机,这表明该机型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,列装部队的进程已经正式启动。
与此同时,7月拍摄的训练画面进一步确认,专为空军设计的常规起降型歼-35也开始进入量产阶段,并已至少进行小批量交付。由此可以推测,国产轻型五代机正在实现海空同步换装的目标。在五代机领域,中国已实现了两款五代机的量产,并形成了至少五个不同型号。这一进展意味着全球五代机的格局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目前,全球仅有中美两国拥有两款五代机,美国的技术优势正在被逐渐削弱。歼-20战斗机已打破F-22的制空优势,而歼-35则为歼-35A战斗机撕开了F-35的“护盾”。
现代空军装备一般通过高低搭配的方式来提升作战效能,重型机以高性能为目标,轻型机则侧重于降低成本。美国空军通过F-22与F-35的组合来实现这一战略,而中国空军则通过歼-20与歼-35战斗机的搭配来达成相同目的。
展开剩余71%歼-35的研发历史可追溯至2009年,其初衷是验证FC-31技术平台。2012年,FC-31首次公开亮相,尽管最初作为外贸型进行宣传,但随着歼-20项目的快速推进,FC-31的曝光度逐渐降低。不过,FC-31的研发并没有停滞,经过多个版本的迭代改进,最终该技术验证机成功转型为正式项目,并正式定名为歼-35。
作为标准的第五代战斗机,歼-35相比歼-20在尺寸上要小得多,但其最大起飞重量仍接近30吨,最大速度可达1.8马赫。歼-35的作战半径达到1300公里,最大载弹量为8吨。除了原有的设计目标外,歼-35还具有两个额外目标:首先,它将有外贸版本,巴基斯坦已经公开表达了引进的意向;其次,它是一款专为舰载使用设计的战斗机,即歼-35A。目前,歼-35A已完成舰上测试,并进行过福建舰上的电磁弹射测试,列装只是时间问题。歼-35战斗机采用了隐身一体化设计,具有单座、双发动机、翼身融合的气动布局,配备了多种先进技术,包括有源相控阵雷达、氮化镓T/R组件、EOTS光电瞄准系统和分布式孔径系统等。歼-35A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专门调整,以适应舰载使用,主要增强了起落架强度并增加了着舰拦阻尾钩。
与美国海军的F-35C战斗机相比,歼-35A在多个性能指标上更具优势,尤其在速度和航程方面,可以用“有过之而无不及”来形容。未来,歼-35A的改进空间依然广阔,例如,换装涡扇-19发动机,可以提升推力,进而提高航程和速度。
歼-35战斗机的设计非常成熟,隐身性能出色,结构上也更为理想。空机重量仅为14吨,且据称其部分超大型钛合金结构件采用了3D打印技术制造,这标志着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已逐步超越美国。
此前,人们对歼-35的服役充满期待,今天终于传来了好消息。在最近的报道中,多架涂装编号的歼-35战斗机和歼-35A战斗机现身,显然已经进入正式服役前的状态。这表明,歼-35战斗机已经从研发和试飞阶段转向全面生产,不仅为空军提供支援,形成了歼-20与歼-35的“双隐身”战机组合,还将在航母上服役,提升中国航母战斗力,逐渐缩小与美国在这方面的差距。
歼-35与歼-20的搭配可谓“强强联合”,前者更擅长执行对地和对海打击任务,后者则专注于争夺制空权,构成了一个更加完善的作战体系。而歼-16战斗机则不再承担高风险任务,它将更专注于“炸弹卡车”的角色,轻松承担起对敌的重打击任务。
中国航空工业在不断进步,其成果越来越显著。如今,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追赶者,而是逐渐走在了全球航空领域的前沿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元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